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名家名角 查看内容

闽剧剧作家 林亨仁

2011-1-1 13:31| 发布者: 剧团二伯| 查看: 690| 评论: 0

  闽剧创作家林亨仁对闽剧创作的高度热情,他的剧作中洋溢着的爱国主义的激情,他对后辈的倾心扶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本文拟就这些方面加以记述。
  
  一、为闽剧文学创作奉献一生
  
  1912年林亨仁出生于福州一个从事打锡的手工业工人家庭,8岁开始画伞花、打锡贴补家用。不久父亲病逝,年少的他就得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只能边做工边读书,时辍时读,30岁时毕业于福州英华中学,考入福建省邮政管理局当邮务员。
  
  中学时期,他就酷爱闽剧艺术。抗日战争期间,英华中学内迁顺昌洋口。1939年寒假,为开展抗日爱国宣传,他编写了歌颂史可法英勇不屈坚持民族气节的闽剧《梅花岭》,组织同学演出。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闽剧剧本,这一本就出手不凡,演出轰动了顺昌山城。到邮政局工作后,又与邮政局中的闽剧爱好者一起排演了《梅花岭》,他自己还上舞台饰演史可法。为了使自己写的本子适合舞台演出,他利用业余时间,向著名闽剧演员江传柱、詹传顺和著名闽剧鼓师林如冰等请教,借以熟悉闽剧的行当、表演程式、唱腔曲牌和锣鼓介头。他还参加了业余闽剧爱好者组织“闽剧研究会”。在他自编自导《潞安州》一剧,并在剧中扮演陆登时,他对闽剧艺术的各个方面已颇为娴熟,剧本创作技巧也有了较大提高。接着,他又编写了一本反映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为追求恋爱自由而死的悲剧《岚光花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文艺政策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创作了《一世一称娘》、《铁孩儿》、《好女儿》、等闽剧剧本,由福州善传奇闽剧团演出,配合土改、镇反、宣传婚姻法和抗美援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56年,他为邮政局文艺代表队编写的、反映新旧社会悲欢离合,歌颂人民邮递员高尚品德的现代戏《人民邮递员》,在省业余文艺会演中获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剧单行本。1958年,该剧又在全国邮电系统创作作品展中被评为优秀节目。
  
  1956年,他被调到福州三赛乐闽剧团任专职编剧,又执笔与人合作编写了近代戏《负姑脱火》、神话剧《西山跨虎》,还整理了闽剧传统剧目《闹灯会》。分别由三赛乐、闽协、新赛乐等闽剧团演出,演出都甚为轰动。1958年成立福州闽剧院后,他被调到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任编剧。他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夫人城》由该团排演,参加市、省戏剧会演均获好评,被选为福建省戏曲巡回演出团演出剧目,晋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
  
  他整理并由红旗剧团演出的闽剧传统剧目《珍珠塔》、《去思碑》也都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尤其是《珍珠塔》,1979年福州闽剧院一团重排上演后,居然连续满座8个月。1964年,他与人合作创作、由红旗剧团演出的闽剧现代戏《东风送暖》,得到中共福州市委颁发的奖旗。
  
  1972年他退休后,仍坚持闽剧剧本创作。1979年,与人合作新编历史剧《马江海战》,由福州郊区闽剧团演出。1987年还创作历史剧《追贤记》,在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的《创作剧目选》发表。就在他去世前不久,还与学生林芸生合作,创作、修改《陈若霖还乡记》,为闽剧文学创作再作奉献。
  
  二、浓厚的爱国主义激情
  
  林亨仁老师的剧本创作中,始终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的第一个闽剧剧本《梅花岭》,就是歌颂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接着创作的《潞安州》,也是歌颂北宋末年抗击外族侵略的潞安州宋将陆登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的。他退休后与人合作的《马江海战》,则是歌颂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中英勇不屈抗击法国侵略者的中国军民。而他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夫人城》,更是突出地表现了韩夫人的忠心赤胆、大义凛然。
  
  《夫人城》描述的是,晋末氐族人进攻襄阳,襄阳守将朱序众寡不敌,在战斗中被擒。城中无主,内奸骚动。将士共推朱序老母韩夫人管领兵符。韩夫人督励将士御敌,又发动全城妇女筑城固守。氐人将朱序绑至城下,威胁韩夫人献城投降。韩夫人训诫媳妇、孙女要大义灭亲,坚持不以城易子。氐人扬言已杀朱序,激韩夫人出战。韩忍痛坚守,不为所动。半年后,城中粮尽,援兵又久久不至。韩夫人集合全城军民对天盟誓,决心与襄阳城共存亡。正值短兵相接,浴血鏖战之时,援兵赶到,大破氐人。百姓感念韩夫人之忠勇,名其城为“夫人城”。剧中“胁降”、“拜天”两场,韩夫人赤肝忠胆、大义凛然的气节和精神,尤其感人肺腑。该剧在1958年作为福建省戏曲巡回演出团演出剧目,到杭州、上海、南京、济南、郑州、武汉、南昌等地演出,得到各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晋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时,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场观看。
  
  三、热情扶持后辈的剧本创作
  
  林亨仁老师不但自己勤奋创作,还热情扶持后辈的剧本创作。在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任编剧期间,曾热情辅导有志于闽剧剧本创作的两位青年演员曾少华和林芸生。他口谈笔授,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提高诗词修养和唱词写作水平。还把自己多年从事闽剧剧本创作的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福州市文化局编剧大专班的同学们。最近闽剧《红豆缘》获得剧本奖,大家都说《红豆缘》人物鲜明生动、情节曲折合理、曲语富于文彩,该剧作者林芸生,就得益于林亨仁老师长期的教导和帮助。
  
  林亨仁老师是从业余创作走过来的,他对业余作者的甘苦有深切体会,对业余爱好闽剧创作的同志更是满怀热情地支持。
  
  为了帮助从事闽剧、伬唱、福州评话等福州方言文学创作的后辈们写唱词时押好韵、协调好平仄,他退休后不顾自己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奔走于师大中文系、图书馆,查阅资料,与相关专家商讨;在家中长时间伏案工作,把七千多个常用字的福州方言的文读音,按韵母分门别类,整整用了4年多时间,编成《福州话音韵本》。这本书,多年来已是许多福州方言文学创作者珍藏的工具书。  
  林亨仁老师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为闽剧剧本创作勤奋奉献的一生。他的勤奋不懈,执着敬业,将激励着后代的闽剧剧本文学工作者去创造闽剧剧本文学的新辉煌。

最新评论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19 06:56 , Processed in 0.1414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