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6|
1
1
改编传统戏的做法是在尊重前人经典的基础上来实践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保留唱段尊重经典原貌,新创唱段也是寻找经典的灵感精心创作。这在许多新唱段中完全体现出来了,观众在观赏中充分感觉到了传统演唱风格贯穿始终,很觉得一种满足感。对传统经典的尊重,也是对广大传统戏迷和观众的尊重。这一经验,是值得所有戏曲创新者借鉴和学习的。
戏曲重视新编没有错,但是当前戏曲还是需要先继承再发展。还是要面向观众,弘扬传统,积极恢复传统经典剧目,使导演、演员在大量的恢复性演出中得到提高,再过五年十年,必定会出现一批优秀的演员,精湛的作品。
有一位业内老先生曾说过,那些流派创始人老艺术家都有上百出戏在身,才能谈创新剧目,而一生也就能唱出三五出新创剧目来。现在的戏曲环境,有几个能主演上百出戏的?
还是多听听老先生们的意见吧,因为他们是代表观众的审美趋向的。尤其是闽剧,且不能脱离观众的审美情趣。因为她太传统了。
2
当前戏曲重要的任务是恢复传统剧目的演出。因此重新排演中就有个去粗取精的问题。最近看了一些农村传统剧目,基本上没有改动,就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完全可以接受,因为是作为古典艺术来欣赏的。
古典艺术作较大的改动就是新编,无论你是叫新编历史剧还是叫新编传统戏,你都要注意尊重传统经典的影响力,有些经典已经深入人心,你改动就等于改动人心,是一件很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建议当代艺术家们应当注意,不要轻易的改动经典,还是以恢复传统经典为主要任务吧。
体制改革了戏曲艺术也好不了了。原因是戏曲脱离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剧本创新能力断档,演员成长机制断裂,观众群体消失了。再想恢复是很难得了。归结起来,戏曲艺术已经脱离了时代,脱离了大众,其根本就是脱离了他的本来属性——民间艺术的民间性生存方式。
体制不改就不能回到民间,不回到民间就失去了生命力。这就是戏曲的现实。
回到民间不仅仅是到基层演出。更主要的是与广大民众同呼吸共命运。利用戏曲艺术的艺术形式去反映群众的心声、情感和诉求。
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民间性。现在的戏曲丢失了民间性,需要恢复,需要复兴,这才是最重要的。
3
对传统戏的认识当下还很茫然,什么是传统戏,应有个定位。我看有两方面。
一方面,当代人看到的所谓传统戏,大凡都是近代老艺人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创新过了的。这些前辈艺人都具有相当的现代文化修养,破除封建、破除迷信的觉悟甚至比当代人还要高。一些经典剧目,已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因此不必再去修改前辈的佳作,作为经典应该很好的继承。
另一方面是没有经过这些前辈艺人筛选改编过的,而是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的大量的传统戏曲,这些戏曲大凡都在地方剧种中传承下来,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戏曲艺术之本源。由于他的民间性,许多作品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数代人的不断加工,都达到了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具有普遍的人性化道德化感召力。也都经过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审查或禁锢,成为弥久不衰,永世流传的古典戏曲巨作。对这些作品一定要有一种敬畏感,应该仰望之、崇拜之。只能整理编译而不能随意的改动,更不能与时俱进瞎编乱造。
4
传统戏曲艺术是国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不应该随便改动的。做个比较,《王子复仇记》《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应该永远保留原貌的,如果按照现代人的意识去随意的改编,那一定会失去她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即使你改了,早晚也会有人把它改回去。
传统的经典戏曲作品最好不要随便的改动,可以不让上演,封存起来,但是它的生命力却是永存。
|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9-10 22:10 , Processed in 0.1964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