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51|回复: 1

“戏曲之乡”多戏谚

[复制链接]
bin598 发表于 2009-5-13 19: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地方剧种多,民间剧团多,演戏看戏是城乡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形式。在福建长期以来也创作、流传着许多戏谚,它们是戏曲创作、演出和观赏活动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  戏谚对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论断做了多方面的诠释:“唐三千,宋八百,三国列国无其数”,“戏台大天地”,“台上有,台下有;世上有,戏上有”,“要晓古人观台上,不识世情看戏文”,“人做戏,戏教人”,“看戏学乖”,“皇帝有朝廷,龙潭有四平”。四平指屏南县古老剧种四平戏。“牛肉酒,乱弹戏,不吃不看去半世。”乱弹戏指福安市地方剧种北路戏。戏谚强调剧本是戏曲艺术的基础工程:“戏文剧本,一剧之本。”要求剧本“虎头猪肚凤尾。”即一出戏的开头要精采,中间要内容丰富,结尾要洗炼、余味无穷。主张“做人要直,写戏要曲”,“一台无二戏,整台人有戏”。戏谚表述了戏曲的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不像不成戏,太像不是艺”,“形似非神似,神似方为真,形神合一体,才算剧中人”。戏谚对戏曲艺术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做了精湛的归纳:“七角戏子排万兵”,“台上三五步,走尽天下路”,“顷刻驰骋千里之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戏谚还对传统爱情戏曲的常见剧情即“套路”作了有趣的概括:“小姐赠金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棒打鸳鸯两离散,十磨九难又团圆。”   好戏看台上,戏谚重表演:“舞台八挂地”。指戏台虽小,却能大展才艺。“台下千日见,不如台上走一遍”,“演员好与丑,走出九龙口”。指演员技艺高低,一登台便知。“做戏癫,看戏憨”。指演戏的如疯如癫,看戏的如醉如痴。“演戏的不动情,看戏的情不动”。表演有角色之分,戏谚有行当之论:“金生银旦丑压台”,“十旦易得,一生难求”,“高甲好净丑,梨园好生旦”,“旦角要嫩,花脸要笨”。笨指粗犷、朴拙。“净角要撑,旦角要松”。撑指刚健挺拔,松指婉转柔美。“无腰莫演旦”,“花旦三分丑,老丑说白话”,“做生会使葵扇,做旦会使目箭”。目箭即目光、眼神。“装大花靠气派,装小丑靠口才”,“夏天热死大花,冬天寒死花旦”。戏曲人物有脸谱,脸谱标志人物性格:“十八棚头做够透,红忠白奸乌面直”。意为梨园戏十八出都演完了,总是忠臣红脸,奸臣白脸,好汉黑脸。但戏中人完全脸谱化就没了个性,所以戏谚又强调“死练功,活角色”,“要一人千面,不要千面一人”,“千人千面,万人万相”。  戏曲艺人在世代练功、表演实践中,习惯把积累的经验、教训编成歌诀传授,这些歌诀谚使用率极高,是戏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体可分两类:一、训诫谚。“台上一分戏,台下十分力”,“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艺要会,人前累;艺要精,人前听”,“不经三冬两夏,哪会唱念做打”,“一针绣不了花,三日成不了家”,“出状元三年一科,出名角十年不准”,“钉鞋靠掌子,唱戏靠嗓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好一张嘴”,“十唱九不同,相同是懒虫”,“台上要唱好,从小学到老”,“学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一日不练,自己觉得出来;二日不练,内行看得出来;三日不练,观众看得出来”等。口诀谚。“三成戏,七成声”,“千斤白,四两曲”,“一唱二做三笑四哭”,“字是骨头腔是肉”,“气沉丹田贯三腔”。指唱戏用气从胸腹深处发音。“男练腿,女练腰;男练‘三力’,女练‘三软’。”“三力”指臂、腰、腿的力量。“先看腿,后看嘴”,“言不露齿,行不露趾”,“进三步,退三步,再行两步半”。指漳州竹马戏旦角舞步。“有脚才有手,有手才有身段”。此条原为福州闽剧老艺人黄荫雾语,在戏剧界广泛流传成谚。“小生出手到胸前,小旦出手到肚脐,老生出手到下颏,老丑乌面随便来”,“笑从眼起,惊从嘴生;愁从眉起,哭从鼻生”,“快者捻须,愤者抱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   
闽苑欣韬 发表于 2009-5-14 01: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嘎嘎,沙发我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19 15:54 , Processed in 0.1611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