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37|回复: 1

海西舞台 金秋似火

[复制链接]
音乐虫子 发表于 2009-12-13 1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西舞台 金秋似火
——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全省第24届戏剧会演综述
王评章
亮点:●规模最大
           ●参演团体多样化
           ●两岸戏剧从交流进入了合作
           ●观众看戏的热情高涨
  特点:●舞台总体水平提高明显
           ●现代戏比重增大
           ●剧种意识鲜明

全省第24届戏剧会演自11月7日开幕,至12月5日结束,历时近一个月,构成了第四届福建艺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海西艺术的盛会 福建人民的节日”绚丽夺目的风景。
  本届戏剧会演与往届相比,有不少新的亮点。就规模来说,是近20年来最大的一次,共有29台参评剧目、2台展演剧目,戏剧表演团体的创作热情有了明显的回升。其次是参演团体的多样化,有专业剧团、民营剧团、业余剧社,还有高校学生剧组,福建戏剧活动的演出主体开始了多元的发展。此外,闽台戏剧合作活动方面,由此前我们曾邀台湾的戏班来展演,到本届有《蝴蝶之恋》《判官审石头》《日租房》3个剧目是由两岸主创人员共同打造,两岸戏剧开始从交流进入了合作。最值得高兴的是观众看戏的热情,30多个剧目,爆满的居多,连一些外地小剧种,也有六成以上的观众。特别是本届会演基本上改变了前几届会演观众老龄化的现象,中青年观众明显增多,人民群众真正享受了节日般的艺术盛会。总的说来,经历了近10年的相对平静,福建戏剧显示了重燃活力的生气。
  就剧目创作本身来说,本届会演大致有以下特点:
  第一,舞台呈现总体水平提高明显。
  新时期以来福建戏剧二度创作受过许多批评,尤其是演员队伍。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与外省的距离有了明显缩小,拥有了一支水平较高、可以打造精品剧目的中青年演员队伍。甚至在民营剧团里,也常有能让人眼睛一亮的好演员。音乐方面,虽然作曲队伍老化现象一时仍不能解决,但是各剧种音乐创作明显回归传统,返本开新,充分展示了剧种音乐的魅力,提高了演员的演唱水平,普遍受到观众的好评。舞美坚持简洁、准确、鲜明的原则,追求诗意和灵动丰富的表演空间,反对大制作,戏曲化简洁化的追求日益成熟。导演队伍虽然仍感窘迫,但仍有些年轻的导演脱颖而出或日趋成熟。外聘的导演在本届会演中表现出色,他们在提高剧目质量的同时,也带动了我省导演队伍的建设。
  正是这些,使得本届剧目的总体水平有明显进步。有的剧目已相当精致,比如闽剧《红裙记》,编、导、演、音乐、舞美,浑然一体,已近无可挑剔,其艺术的成熟度,在历届会演中都是少见的。把一段市井的生活,演绎得那么精美雅致,这是数十年来闽剧文化品位的一次精彩回归,是剧种丰富性的一次华丽显身。芗剧《保婴记》经过多次磨炼,终于激活了剧目应有的民间的温情和草根的诗意,在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上创造出新的戏剧性、戏剧效果来。梨园戏《朱弁冷山记》依然精美,特别是最后一场,是本届会演最感动人的一段戏,唱、做亦堪称绝。剧本是早年整理本的缩编,却显示了继续打造的可喜前景。类似的剧目还有闽剧《陈靖姑》和莆仙戏《白兔记》,前者追求人物刻画上的突破,表现人性的极致便是神性,使由人而神的陈靖姑重新得到亲切温暖的回忆而返回我们的人性和心灵中来。后者则把宋元旧篇、古老南戏的唱腔、表演,如修复古画般演绎出来。
  舞台呈现较好的还有高甲戏《乔女》,既创造了一个不能为悦己者容,却能为知己者死的貌丑心善的烈女子形象,又充分保留和展示剧种的鲜明特色,戏虽改编自《聊斋》,却是有感而发,殊为不俗。《才女鱼玄机》写的是唐代才貌双全的女诗人在感情遭挫后愤而出家为道姑,纵情声色,却又不能忘却爱情的痛苦悲剧,情感的描写独到而有深度。《南归梦》写的是苏武归汉,一心渴望父子团聚,却因政治事变,儿子至死不敢与他相认,年老体衰的苏武孤独而又绝望,使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视。这两个作者和《日租房》的作者都是相当有才情的后起之秀,在福建剧作家队伍青黄不接之时,他们及其剧作,都被视为本届会演令人欣喜的收获。福建一向以历史剧创作著称,以后有所沉寂,题材日渐多元,这两出戏的出现,既继承了以前的传统,又有新的情浓于理的变化,虽未臻尽善,却也可慰。舞台呈现完整性、完美性的追求,也表现了福建戏剧从“剧本式”的演剧、观剧方式向“剧目式”的演剧、观剧方式的合理过渡和必要调节。
  第二,现代戏比重增大,几乎占半数。
  现代戏比重增大,这在历届会演中是少见的。现代戏由于方言众多,口语生动性难以传达的问题,一直成为福建戏曲的弱项,也被剧作家、剧团视为畏途。本届会演不仅现代戏多,剧目质量也相当不错。闽剧《别妻书》以抒情心理诗剧的别致样式,塑造了林觉民这样一个侠骨柔情的福州男儿的英雄形象。歌仔戏《蝴蝶之恋》演出美轮美奂,其歌舞的戏曲化和音乐的剧种化,让人不断回味,这出戏为闽台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两岸演出风格、演剧理念各有特点。闽西汉剧《擂皮子七七与俏俏嫂》人物关系的搭建寓合于戏曲的行当搭配,写的是老区人在改革开放中的崛起奋斗,积极的主题和蕴含丰富的戏剧性、戏曲性,使这出戏未来有臻于完善的内在艺术动力。此外,省外著名剧作家沈虹光、杨利民为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我的父母之乡》、为厦门歌舞剧院创作的《停一停,等一等我们的灵魂》,也都是极有分量的作品,为本届会演增色。
  现代戏中值得关注的还有高校的校园戏剧《日租房》和《青春起跑线》,前者对“80后”毕业生、对考博者复杂微妙心态的观察和把握深入、老到,因而在细碎的叙述中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真实力量,剧作者有很好的日常生活语言感受力和表现力,琐碎而生动,俚俗而有力,没有学生腔,没有舞台腔;后者则生动地展现“90后”大学生的新生态。
  第三,本届会演剧种虽非历届最多,剧种意识却最鲜明。
  五大剧种,个个特征分明,不仅表演和声腔少有泛化、同化现象,剧本创作也自觉地与剧种特色积极相生相谐,创作上要求戏曲思维、剧种思维获得了共识,当然这并不应妨碍创作者主体性的发挥。福建戏曲的“非遗”意识,早已走在外省前面,倒是一些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的小剧种剧团,一直处于抢而不救的尴尬状态。这次会演,使它们获得生机,得以重整力量,确立身份,在创作演出中完成继承传统和自我体认。剧种的保护和传承,从来存在于一种和剧种创造、想象、智慧的内在要求的动态绵延之中,静态的传承固然急需,动态的绵延更是它的灵魂。
  本届会演不仅产生和贮备一批优秀剧目,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对福建戏剧未来的影响,也是既深且长的。

我未注册!  发表于 2013-3-1 22:51:09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17 04:13 , Processed in 0.1797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