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61|回复: 0

福清闽剧史

[复制链接]
剧团二伯 发表于 2012-11-19 0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剧团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民国30年福清沦陷,许多戏班散伙,演员流落四方,讲评话、行乞,甚至卖儿度日。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腾,侨汇源源不绝,福清建立许多民间专业戏班。比较突出的有港头、西门、小桥、梧屿、亚渠等10多个剧团;许多村镇也办起业余戏班,有红旗、渔光剧团,龙田、高山和海口等镇剧团。民国时期闽剧戏班还有:刘妹、礼木、番薯粿、上苍、安帮、依姆、忠侯、细细妹、道举、吓辉、破钵、松潭、里美、后铺街、水陆街、溪边等。至民国38年春,福清较有影响的闽剧演员有赵时昌、庄尾珠、陈吓甘、高顺德等。

  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以渔溪一个戏班为基础,吸收一些闲散艺人,成立福清城关业余剧团,全县有2个业余剧团。1951年9月,以赵时昌等几位演员为主组织福清县和平闽剧团,属民间职业剧团的性质,经费自理。随后,著名闽剧演员余红惠、林翠惠、何赛卿等加入剧团。至1952年9月,剧团演员增至48人,阵容齐整。全县业余剧团发展到15个。1959年改县歌舞团(1958年底成立)为福清和平闽剧二团(1962年撤销)。业余剧团猛增到68个。1960年县和平闽剧团改称地方国营福清县闽剧团。1963年又成立福清闽剧三团。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全体演职员分期分批下里美果林场劳动锻炼。

  1970年闽剧团撤销,部分演员分配到工厂企业就业,部分演员回原籍,留下13名并另招部分学员成立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4年有演职员17名。1977年3月,宣传队改为福清县闽剧团。1978年7月,创办闽剧艺校,培养学员40名。1982年,以艺校学员为基础,成立福清县闽剧二团。两个闽剧团共有演职员130人。1985年,经过调整合并,成为一个演出队57人,一个副业队34人。1986年,取消副业队,恢复闽剧团,演职员60人。1988年,有14个业余闽剧团,从艺人员800多人。

二、演出
   清咸丰元年(1851年),“闽腔”在城乡广泛流传。

  民国时期,礼木、番菇粿、安邦和东岳俤俤等闽剧班(俗称戏班)常在节日演社戏,为归侨演神戏,为结婚、祝寿演喜戏,为违禁者演罚戏。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戏班之间,展开竞争,不惜重金从福州聘来许多名角。福州各闽剧班、团也经常来县巡回演出。来自福州的名师,其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提高福清闽剧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


  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9月,县和平闽剧团成立,首演《棠棣之花》获得成功。1953年春节在闽北建瓯等县演出《棠棣之花》、《白梨花》、《彩霞楼》等剧目,其艺术造诣较高,经济收入颇丰。

  闽剧《炼印》,1957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为第一部搬上银幕的闽剧,誉满海内外。至1959年,共发掘传统剧目36本,整理演出8本,新编传统戏119本,新编大小型现代戏30本。老艺人余红惠、赵时昌等为发掘传统闽剧剧目和加工整理作出了贡献,余红惠、赵时昌分别被选为中国剧协闽侯专区分会主席、副主席。

  1964年9月开始,提倡演现代戏,至1965年,县闽剧团上演现代闽剧《东风解冻》、《绿野长春》、《血泪仇》、《社长的女儿》、《赤叶河》等91本。
  “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立的县文艺宣传队,上演过《刘胡兰》、《霓虹灯下的哨兵》、《铁流战士》等现代剧。
  1978年古装戏开禁,闽剧团恢复,上演《十五贯》。1979年《门槛刀痕》在福州市教工礼堂演出,连演58场,场场满座,省电视台予以实况转播。是年演出279场,收入7.3万元。

  1984年初,县成立剧目创作室。一年中,共创作历史剧《天罡剑》、《崇祯借饷》、《天子怨》、《灞陵伤别》、传统戏《牧羊城》、《判双娇》和现代戏《白云深处》、《追夫》等9个剧目。同年,县闽剧团和艺校共演出427场,收入11万多元。

  1986年,应新加坡国家剧场信托局的邀请,县闽剧团一行52人,在邱玉清县长率领下,于3月18日抵新演出。历时24天,演出《曲判记》、《门槛刀痕》、《渔女状元》、《天罡剑》、《合罗衫》、《逼反五关》、《姐己乱宫》、《梁天来》、《火烧百花台》、《魂断燕山》和《巾帼须眉》等11部古装戏,共16场,观众1.6万多人次。加拿大、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台湾及港澳等地福清会馆和祖籍福清的知名人士纷纷来电祝贺。新加坡《联合早报》几乎每天刊登剧团演出的介绍、消息和评论,先后发表文章32篇。

  1987年,县闽剧团立足县内,深入基层,坚持为山乡、海岛群众演出,并为长乐、闽侯、连江、福州效区等地群众服务,全年演出216场,收入达12.56万元。

  1988年以县委书记陈元春为团长,副县长郭有从为副团长的县闽剧团一行59人,应新加坡国家剧场信托局的邀请,10月8日赴新演出,23日回国。其间演出闽剧《女探花》、《榴花梦》、《陈若霖斩皇子》、《姐妹皇后》、《生死恨》、《鲤鱼公主》、《斩女婿》等8本戏和《潘金莲》、《卓文君》两段折子戏。嘉龙剧场场场满座。观看演出的有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日本、美国、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的福清同乡,新加坡政府官员、新闻界人士和中国驻新加坡机构的代表也多次观看演出。

  是年全县演出剧目240部,演出2072场,观众540万人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26 21:25 , Processed in 0.1856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