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名家名角 查看内容

闽剧传人陈淑英

2013-12-22 12:15| 发布者: 剧团二伯| 查看: 10605| 评论: 1

陈淑英被选上2010年度感动福州十大社区人物而被许多福州人知晓。

陈淑英是闽剧武生泰斗陈春轩之女,在上个世纪,闽剧几乎占领了福州市民的大部分娱乐阵地,有趣的是,陈淑英就读的福州八中之前身福州文山女子中学的第一任校长,美国人卢公明在晚清曾写道:“这里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建有专门的剧院,但几乎所有的庙宇都附设了戏台,城里城外这样的庙宇有几百个。人们也经常临时在街头搭台演戏,对过往的行人和运送货物的挑夫造成很大不便……庙里和街头上演的戏都用本地普通民众使用的方言。表演经常十分粗俗,但各阶层民众都喜欢看戏。”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看闽剧仍是福州人男女老少的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哪里有福州戏看,附近几个弄堂的小孩便会提早半天搬来板凳“占位”。

幸运的是陈淑英看福州戏不必担心没有位置,她父亲陈春轩是稳座闽剧界武生之第一把交椅,几乎与当时闽剧名角郑奕奏齐名,所以她跟着父亲进各种戏院看戏是顺风顺水的事,甚至可以挤在后台全方位地观剧亦未尝不可。所以,生长于梨园世家的她,自幼便耳濡目染于闽剧,幸运的是,她的一生也沿着戏剧文艺这条轨迹直走下去,并为传播闽剧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退休后的古稀之年,仍在为闽剧的传承与发展奔走呼号,锲而不舍地继续进行福州地方戏的开拓与研究工作,并结出累累硕果。

陈淑英1960年自福州八中毕业后,便于当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1964年毕业后便分配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经历一年多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正式安排在电台文艺部戏曲组工作。好事多磨,紧接着开始的便是文革与下放,在上杭县通贤公社最边远的农村度过四年的乡村生活后,于1973年才调回省电台“重操旧业”,可是此时的戏曲组仅剩下她单独一人了。但她并不气馁,一人承担起了整个文艺部所有节目的编排工作。

1982年,年届不惑的陈淑英,经历千回百折的生命历程,终于迎来了她事业的起锚地,即她创办的《空中闽剧院》,“也许岁月的流逝会冲淡我的许多记忆,但我主持创办的《空中闽剧院》却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常常拨动我的心弦……”她如是说。

《空中闽剧院》是集新闻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节目,听众遍及福州、闽东、闽北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居住地。《空中闽剧院》草创初期是十分艰难的,因为文革期间,省电台的闽剧节目全被销毁,开播节目需要从零开始,重新录制。好在粉碎“四人帮”后,闽剧舞台繁花似锦,欣欣向荣,为了录制新上演的闽剧曲目,陈淑英不仅在福州录制节目,而且跑遍了闽侯、连江、长乐、永泰、福清、平潭、罗源、古田、屏南、周宁、宁德、霞浦、福安、尤溪、南平等地采录实况或专录。有时还请各剧团来电台专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分昼夜超饱和的工作,几年下来,填补了文革后省电台闽剧节目的空白,保证了每星期261750分钟闽剧节目播出的需要。

13年中《空中闽剧院》共播出600多本闽剧、评话、伬唱节目,其中有全剧,也有选场;有专录,也有实况录音;有录音剪辑,也有精彩唱段;有专题、讲座介绍,也有唱腔荟萃、集锦播出。节目播出好评如潮,她在壮年时期,对振兴闽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闽剧,提高他们欣赏闽剧的水平,陈淑英于1984年在《空中闽剧院》中又开办了闽剧唱腔讲座,举办了22讲,每讲30分钟。每一讲座均配上著名演员声情并茂的精彩唱段,增強了讲座的感染力,使听众在审美享受中获得丰富的闽剧唱腔知识,讲座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通过她精心编排的讲座,培植起了一大批闽剧爱好者。三明20多位听众联名来信道:“这个讲座是闽剧艺术的珍品,百听不厌,是讲座帮助我们认识并爱上了闽剧,我们已将它全部录下以不时欣赏,并象对待艺术珍品一样永远保存下去。”她主持的讲座受到群众的热捧,被要求不断重播,省台曾先后重播了十多次。

为了促进以闽剧为主的福州乡土文化的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陈淑英不失时期地积极介入省电台与省电视台于1986198719881992年先后四次联合举刅的闽剧新秀、闽剧中青年演员、福州评话广播电视大奖赛。四次大奖赛在《空中闽剧院》播出后引起社会上的巨大反响,群众积极参于、踊跃投票,并投来了许多热情洋溢的信件。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文艺之花的绽放。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戏曲的爱好与需求。19885月之后,陈淑英又开办了《戏曲天地》、《戏迷乐园》与《南北梨园》等栏目。30多年电台戏曲编辑的生涯,她为电台录制了一万多小时的戏曲曲艺节目,撰写1500多篇计200多万字的论文、通讯、报道、特写、专题等各类文章。她是十足的闽剧发烧友,又是传播乡土文化的工作狂。让人感动的是退休之后,她并未停顿自己的脚步,而是开始了她整理福州戏曲、伬唱、评话等文化遗产的音像资料的新征程。先后出版了介绍其父演艺生活的《品格端正、勇神武威》以及《闽剧唱腔讲座》、《纵横捭阖皆文章》等书籍。并自费出版了八套闽剧CD系列之83张光盘和六本闽剧唱词。分赠给诸多戏曲爱好者与闽剧票友。年过古稀的陈淑英是身带多种老年病,以顽强的意志一边与病痛作斗争,一边整理闽剧珍贵音频和文字资料,她对关心此事的人说:“不把它们编撰成书,我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我们这代人一走,这些闽剧的‘化石级’艺术遗产可能会随我们而去。”当她看到自己主编的书和CD专辑出版了,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成功抢救了一个垂危的病人。

整理闽剧文化遗产有时像考古一样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有一次在整理著名闽剧艺术家郑奕奏演唱的《红楼梦》选段“晴雯补裘”时,陈淑英与老伴史宗毅在家里反复听录音磁带,反复推敲,为听出这十二句唱词,他们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她现在已经整理了11张闽剧唱腔讲座CD光盘和72张福州地方戏CD光盘,她的目标是今年上半年完成编录100张这样的CD光盘,因为她这种为公共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她终于在2010年被评上了感动福州十大社区人物之第三位人物。

陈淑英一生为弘扬乡土文化的辛勤耕耘,也为她赢得了无数荣耀的桂冠,她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曾任福建省剧协理事、福建省曲协理事、现为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顾问。

回顾闽剧在四百多年前的草创初期,也完全是一种草根艺术,福州市郊的乡民,劳动之余,在田间地角,用方言说唱山歌野曲,他们用门板搭起“戏台”,三两个人即可演出,出自底层民众的艺术形式确实如卢公明所说,有点“粗俗”,但以后随着文人知识分子的参与,有了不断完善的剧本,专用的戏台及布景,其唱腔、程式及配乐等也日臻完美,于是闽剧在世代戏剧人的心血浇灌下成长为今天引人入胜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其中也包括陈淑英倾注毕生心血的结晶。

今天,在公园或居民小区大院,经常可见到老者手捧收音机,从中流淌出的闽剧柔美唱腔与旋律抚慰着无数乡人之心灵,而借助电波向世界播送的这种乡音乡情,也成了凝聚旅居世界的八闽族人的紐带,从这个视角审视陈淑英付出一生心血的工作,更觉得其意义非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闽水情 2013-12-23 06:47
向陈淑英老师学习,把乡音作为凝聚旅居世界八闽族人的紐带,为传播闽剧事业贡献出自己的毕生心血。我们更期待当今从事闽剧工作的后辈们,传承闽剧传统、不断改革创新,让闽剧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引用 远山客 2013-12-22 19:39
谢谢为闽剧事业作出的贡献,辛苦了陈老师!

查看全部评论(1)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1-1 07:08 , Processed in 3.2162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